中国体育买球网,

校园资讯

当前位置: 中国体育买球网,>校园资讯>正文
【媒体报道】文学院学子三篇文章在《教师报》公开发表
发布时间:2020-02-15    作者:     浏览次数:

1月22日,陕西教育报刊社《教师报》(新春特刊)刊发了文学学生三篇文章,分别为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鞠骋宇《觅渡精神》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陈婷《那碗红烧肉》、宋晓帆《年·绊》

《教师报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“我的祖国我的家“和“我家的年夜饭“征文启事,文学院教师杨亚娟、梁英平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特点,鼓励2018级、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积极撰写作品。本次刊发的三篇文章是两位老师从众多稿件中精挑细选、认真指导、悉心打磨的精品佳作三篇文章围绕文化传承、家国情怀立意,语言优美,情感丰富,“文化自信”流淌在字里行间。

近年来,在学校“师范性、地方性、应用型“办学定位引领下,文学院高度重视结合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,引导学生“爱读善思勤表达“,本次三篇文章的发表既是对文学院学子写作能力的肯定,也是文学院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成果展示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供稿:文学院  撰稿:梁英平  责任审核:赵燕)

 

学生作品选登

觅渡精神

鞠骋宇

多年以后,当我回忆起童年往事,一个画面总会浮现在眼前:明黄的灯光,宽敞的礼堂,伴随着队歌欢快的旋律,学长为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。面对着瞿秋白先生的铜像,我们拉长稚嫩的声音庄严地宣誓,那三十字的觅渡精神和金色的遐想一起,久久地在穹顶下方回荡。我记得秋白先生清癯潇洒的面容与那双直视前方的眼睛,仿佛穿越了时间的迷雾,寻觅着光明的答案。

  我毕业于常州市觅渡桥小学,秋白先生的母校。从小聆听着秋白先生的英雄事迹,聆听着代代人传承下的觅渡精神。我自豪于拥有着与先烈相同的一片根系,渗透着红色基因的根系深深植入了家乡的土地,构成我精神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。

  从那座承载着时代风雨的觅渡桥出发,终其一生,秋白先生都奔波在一条探寻的路上。怀揣着那句“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”的誓言,他用一生去寻找通往真理的渡口。在人民尚未觉醒的长夜,为了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谛,他只身赴俄,刻苦学习翻译与辩证法,在洋溢着热情的“赤都”莫斯科,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;面对“四一二政变”后浓重的白色恐怖,他秘密前往庐山,计划武装暴动,发动南昌起义,建立了第一支人民军队;为了探求游击战的成功之道,他彻夜工作,却积劳成疾,在就医途中被敌人俘获,最终在罗汉岭英勇就义……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中,先生在疾病与贫寒的威胁中坚毅地负重前行,36年的一生实在太短,短到无法让他寻觅到那个通往真理与希望的渡口,但他却把自己的生命燃成渡口上那盏划破暗夜的明灯,照亮后来者前进的路,让他们朝着更光亮的彼方前行。

  历史走远了,但历史中用血肉生命写就的那段,将伴随着时代的前行,永不沉落。先生虽已作古,但他用生命写就的觅渡精神,在一段段讲述之中,同样写进了我的生命。从留下过秋白足迹的觅渡桥出发,我开始了学习生涯。12年的学习,夜正长,路也正长,一路上历经几多磨难与挫折,但在绝望与沮丧的时刻,秋白先生那双直视着前方,渴求着真理的眼睛便浮现在我面前,激励我走出迷雾,向着光亮那方前进。其实仔细想来,人生的道路上,谁又不是一个觅渡的羁旅之客?我又何尝不是在寻觅着一个渡口,来完成自我,不负勇敢呢?

  如今的我离开了生活18年的常州城,来到1200公里之外的古都西安求学。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,我顺着先生的步伐,梦想成为一名心怀家国的文艺工作者。时隔多年,入队那天的画面仍时常忆起。在每一个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夜晚,想到在一代代家乡人奋斗下旧貌换新颜,并已跻身新二线城市之列的那座江南小城,三十字的觅渡精神又映射在脑海之中,那是这座城市的根,也是我的根。

我想,总有一天,我终将寻觅到属于我的那个渡口,到那时,怀揣着梦想漂泊半生的我将会重见少年时秋白先生的眼睛,那时的我会望着先生,微笑着说出生命的答案。